众群集团

寻找失去的信任,水滴筹危机带来启示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2-11 点击:

  12岁,他在医院住了8个月,看到医生可以救人于水火,也看到了一场大病是如何快速消耗掉一个家庭的积蓄。


  29岁,他同事的母亲得了脑动脉瘤,资金匮乏使得医治迅速陷入困境。他组织同事们给予支援,大家分别转账到求助同事的支付宝账户,由于这种筹款操作不够便捷和透明,用了近1个月才筹够所需的款项,同事的母亲差点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同年,他“用互联网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脱离危难”的想法,创办了水滴。三年半的时间,水滴公司已经发展了水滴保险商城、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


  如果不是梨视频曝光的扫楼事件,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是一个年轻有为、富有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创业者。


  2010年大学尚未毕业,沈鹏就参与了美团的创业。2016年4月,他离开美团点评,创办了水滴。目前,水滴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条核心业务线,同时销售体检、基因检测、线上问诊等健康服务。2016年以来,水滴互助已经完成五轮融资,背后是腾讯投资、美团点评、真格基金、高榕资本、IDG资本等。据悉,水滴互助已完成腾讯投资领投的B轮融资、博裕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


  从异军突起到遭遇质疑,水滴公司经历了什么?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思考?这样的“互联网众筹+公益+保险”的模式好不好?


  遭遇公信力质疑


  一个在三年里得到迅速发展的创新型公司,能打败它的是什么?


  答案是口碑。


  梨视频揭开了水滴筹线下服务的真相,让一点一滴如水滴一般积攒了三年多的信用,在瞬间化为乌有。


  一滴蓝色水滴为logo,以“筹款就用水滴筹”、“靠谱的大病筹款平台”为宣传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水滴筹曾博得了很多叫好声。方便的交互使用页面,为筹款者和捐款者带来便捷的体验。作为捐款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封来自受捐者的感谢信,氛围温馨。从水滴筹平台上提供的这些信息来看,受捐人和捐款人之间,信息是透明、可信的。


  这一切随着相声演员“诈捐”事件曝光戛然而止。一个有房、有车,具有支付能力的人在平台上被打扮成一位处境可怜、急需帮助的低收入者,无论事后水滴筹公司发出怎样的解释,都不足以令人信服。那颗象征滴水成河、清澈湛蓝色的水滴筹logo就此蒙上一层灰霾。


  然而,这只是一个逗号,其后曝光的一段视频刷新了很多善良捐款者的认知。


  在这则几分钟的视频中,水滴筹的线下志愿者在医院“扫楼”式地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他们按单提成,实行末位淘汰制,并且存在随意填写募捐金额、有意隐瞒求助者财产状况等行为。这些线下服务者,据说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水滴筹随后发布声明,承认违规并暂停“地推”服务,并成立了自查、质检与安全督查三大检查小组。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捐款人感到自己的善良被利用、伤害了。刘女士就是一位水滴筹捐款人。月收入并不高的她在水滴筹上尽己之力帮助了不少人,当她看到这些视频后,她毫不犹豫地撤销了在水滴筹上的捐款,解除了对水滴筹的关注。


  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2019年12月5日,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发表公开信,表示欢迎大众监督,希望社会各界接纳网络筹款模式,寻求重新获得信任。这是水滴筹爆出管理危机以来,沈鹏首次公开表态。“看到消息后,我和水滴筹业务总经理等相关同事们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组展开相应调查,并且全面暂停了线下服务。大家的信任是水滴筹的基石!这一次我们辜负了爱心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我代表水滴筹的全体成员向大家说声:对不起!”


  但是,这是否能挽回公众的信任呢?连水滴筹这样口碑的公司私下里都是这样运行的,公众对这个行业再次发出质疑。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教授对《金融时报》记者说,水滴筹是网上的相互机制与线下的相互对接。当众筹者参与帮扶时,是默认线下没有问题。当平台信用机制、流程出现问题,发生了恶劣的事件,就打破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信用机制,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互联网平台之殇


  水滴筹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水滴筹已经为大病患者筹到200多亿元救命钱,共有超过2.5亿名爱心人士参与帮助,累计产生6.5亿人次的爱心捐款活动。截至2019年12月10日,已划拨互助款11亿元之多。


  水滴旗下有水滴筹与水滴互助两大平台。水滴筹为大病筹款平台、大病救助平台。全国各地的大病患者,均可在平台上发起筹款,已为大病患者筹到200多亿元救命钱。而水滴互助不同于为身患重病而无力医治的病人提供帮助的水滴筹,水滴互助是健康人士也可加入的互助计划。加入会员后及时充值帮助患病会员,若自己不幸患病也可申请互助金。沈鹏曾公开表示:“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健康的时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时候能够迅速拿到一笔资金,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业的初衷。”


  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企业远不止水滴筹一家。


  2018年10月18日,支付宝上线一款名为“相互保”的产品,凡是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最高30万元的保障金。但仅一个月后,11月27日,“相互保”宣布“脱离保险,转型互助”。据悉,调整更名的“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除了“相互保”,京东与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推出“京东互保”,它的寿命更短,11月13日上线灰度测试,但第二天即“闪电”下架。


  无论是“相互宝”搭建的网络互助平台,还是水滴筹搭建的网络众筹平台,基石都是用户的信任。采访中,供职于国家机关的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互助、网络众筹目前火热,说明中低收入群体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也意味着有部分中低端的保险保障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这部分人群对于保险和风险保障的认知也有待加强,也是保险需求的潜在客户,同时需要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网络平台需要有必要的制度加以规范,因为牵涉到老百姓的资金,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和新的模式的夭折。而这一模式能否持续发展,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检验。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对《金融时报》记者指出,如果没有风控能力强大、制度设计周密、管理机制完善的优秀企业或平台为依托,很容易出现一些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一旦因管理漏洞而出现欺骗或欺诈,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平台运行也将难以持续。


  商业模式可否持续


  对于水滴这样“互联网众筹+公益”的模式,业内认为,以水滴筹、水滴互助为代表的筹款业务是吸引用户的,而水滴保险商城是服务于用户并产生营收的。表面上水滴筹不盈利,但这种层层叠叠设计精巧的运营模式可以为水滴筹带来可观的流量,从而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就在水滴筹被公众质疑之时,业内专家对其商业模式的看法也有分歧。

  郭金龙认为,相比于网络众筹,他更看好网络互助,因为它比网络众筹更公平、透明,更具有可持续性。他指出,第三方调查确实是互联网众筹的硬伤,应该积极引进第三方调查模式,保证案件真实性,防范道德风险。


  支持互联网众筹的专家也不乏其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是其中之一。


  “众筹模式,我还是非常看好的。作为一个2013年之后才逐步被民众认知的新事物,在信息技术驱动创新的趋势下,‘众筹+保险经纪’的模式被一些人利用漏洞,利用人们的爱心等善意去行骗,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底线冲击,给确实需要社会援助的民众产生不良影响,但在媒体披露、监管制度跟进之后,长期内必然能够阻断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兰日旭说。

1559571150463217.jpg

  对于水滴筹事件中出现“地推”现象,兰日旭分析说,一是与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而监管制度又尚未完全跟进密切相关;二是平台上信息审核不严,急于扩大流量,创新盈利机制;三是因为社交平台的信息甄别机制不完善。但就从众筹模式本身来说,这个还不是普遍的现象,借助必要的功能和行为监管机制是能够避免的。


  王国军也是支持者之一。他对《金融时报》记者指出,水滴筹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做得好,做起来,可以为那些商业保险公司覆盖不到、政府也难以解困的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填补了一块保险空白。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发挥出很多的作用。但如果利用这个模式搞“地摊”,管理不善,出现危机,不仅一家公司会崩塌,其他相互组织也会受到连累。


  他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这一模式:一是有新生事物就要有负责监管的部门,不能成为监管空白。二是作为一个相互组织,公司的技术与管理一定要跟上,精算技术要加强,防止高风险人群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套利。

  兰日旭认为,水滴筹本来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和商业保险的补充,起到了补充的效果,现在出了问题,应该反思它带来的启迪和警示:一是公司要建立一个快速的预警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应对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深化,避免重蹈“红十字事件”的不良影响;二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信用体系;三是建立长效的监管和处罚制度,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00多年前,独居在哥尼斯堡的哲人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今天这个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在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绽放市场魅力的同时,恪守商业的道德底线,对任何成长中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生存之本,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沈鹏和他的水滴筹来说,寻找回失去的信任将是一条艰巨、漫长的救赎之路。